科普知识

儿童运动管理:儿童合适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分析


时间: 2024/11/22 11:21:24 浏览量:542 字号选择: 分享到:

儿童运动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,它不仅关乎孩子的身体健康,还对孩子的心理发展、社交能力以及整体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。合理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对于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、增强免疫力、提高心肺功能以及预防肥胖等都具有积极作用。以下是对儿童每天合适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详细分析。 儿童运动.jpg

一、儿童每天合适的运动量

儿童每天的运动量应随着年龄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。一般来说,3岁以下的幼儿,每日运动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,以避免引起疲劳,同时不影响饮食和睡眠。对于3至6岁的儿童,建议每天进行1至2次运动,每次不超过30分钟。而7至12岁的儿童,每周累计运动时间应在30至60分钟之间,这样可以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身体活动,同时不会过度疲劳。

对于学龄前儿童(3至5岁),全天尽可能多地活动以促进生长和发育是至关重要的。家长应鼓励他们在玩耍时尽可能动起来,如爬行、追逐、跳跃等。而对于6至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,每天应进行6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,包括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跑步、游泳等)以及加强骨骼的运动(如跑步或跳跃)。此外,每周还应至少进行3天的肌肉锻炼活动(如攀爬、俯卧撑等)和3天的骨骼增强活动(如跳跃、奔跑等)。

久坐行为.png

二、儿童每天合适的运动强度

运动强度评估标准.png

儿童的运动强度也应根据年龄和个体差异进行合理调整。最适宜的锻炼强度应在儿童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的50%至80%之间。关于运动强度的评估,有两种简易算法可供参考:

年龄减算法:运动时的脉搏在(170-年龄)/min左右,或者不要超过最高脉搏数(220-年龄)的60%至80%。

净增脉搏数百分比分级法:公式是(运动后脉搏数-运动前脉搏数)÷运动前脉搏数×100%。中等强度的运动多以41%至70%的净增脉搏数为宜。

在实际操作中,中等强度的运动表现为心率、呼吸增快,身体发热、轻微出汗,说话时轻微气短,如快走等。而剧烈运动则表现为心率、呼吸明显增快,几乎不能连贯说话,面红、明显出汗,如快速奔跑等。

三、运动管理的注意事项

多样化运动:鼓励儿童尝试不同的运动项目和活动方式,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多样化的运动技能。

合理安排时间:避免长时间静坐不动,课间休息时多走动,连续静坐时间应少于60分钟。

关注运动安全:在运动过程中,注意安全防护措施,如佩戴头盔、护膝等。同时,避免在危险环境中进行运动,家长需进行必要的监护和指导。

个性化制定: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同,因此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制定应因人而异。对于体质较弱或有基础疾病的孩子,建议去医院评估后再制定相关的运动量。

童伴有康独立研发的“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干预改善运动处方系统”是其儿童运动管理的核心。该系统通过体质测评、处方开具、执行计划、处方执行反馈等闭环管理,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运动管理方案。系统还结合了数智化技术,使医生能够更便捷地制定和执行运动处方,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。 运动处方.jpg

综上所述,儿童运动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年龄、个体差异以及运动项目等多个因素。通过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,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,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。因此,家长和医生应共同努力,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健康、快乐的成长环境。

童伴有康秉承“科技成就中国儿童健康成长”的理念,支持并参与了多期《中国儿童健康管理“1+N”工程儿童运动处方师培训班》,旨在提高儿童运动处方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。未来,童伴有康将继续深耕儿童健康管理领域,不断创新和拓展,为实现“健康中国”梦想添砖加瓦。

上一页:儿童骨龄测评:肥胖儿童对骨龄的影响

下一页:儿童身高管理:每年孩子身高长多少不落后?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