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伴动态

开拓新视野,掌握新技术!童伴有康持续引领儿童运动健康新时代


时间: 2024/5/31 14:04:23 浏览量:333 字号选择: 分享到:

随着《健康中国2030》战略的深入实施和“体医融合”政策的积极推进,5月24日-26日,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主办,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工作委员会承办,童伴有康提供支持的《中国儿童健康管理“1+N”工程儿童运动处方师培训班》圆满落幕。国家卫健委原副巡视员曹彬、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项目部主任赵原卉、上海市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陈津津、童伴有康CEO庞海等出席,来自全国50余名“妇幼人”齐聚美丽的杭州,学习运动处方理论、儿童运动医学门诊建设方案、不良体态评估矫正等知识,共同为“医体融合”发展勾画新蓝图。

1会议全景0.jpg

培训班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项目部赵原卉主任主持并讲话,她指出本次培训的课程体系是由国内众多权威专家、教授及学者共同研讨修订,并于3月9日通过评审,旨在提高儿童运动处方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,为亿万儿童打造更加健康的未来。

2赵主任0.jpg

本次培训包括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两部分。

理论教学由国家卫健委原副巡视员曹彬、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陆大江教授、上海市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陈津津、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选材育才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广授课,他们围绕婴幼儿运动与保健、儿童运动处方理论基础、骨营养和运动、儿童运动发育特点等内容展开,内容丰富详实、案例选材与时俱进,具有很高的实用性,填补了当前儿童运动师培训课程的空白。

讲师拼图.jpg

理论学习结束后,“手把手”带教实操环节正式开启。体态健康是儿童健康生长发育的基础。近年来,由于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以及长期错误的动作习惯,导致儿童不良体态问题日益突出,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“特聘讲师”李立从少儿体态预防及体态评估方法、不良体态矫正运动处方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讲解,由浅入深,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、症状,让大家能够学以致用。

体态0.jpg

李立老师现场用可爱高小程序为学员测体态

体医融合近年来多次被提及,而“运动处方”则被认为是体医融合的关键桥梁。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教授陆大江结合童伴有康“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干预改善运动处方系统”,从建立档案、身高评估到体质测评等等,耐心指导学员如何给孩子开具一份合格的运动处方。

9陆大江实操.jpg

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儿童健康的深入理解,儿童运动门诊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,逐渐显露出其在儿童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方面的重要性。在此背景下,童伴有康旗下童伴有康CEO梁力分享了《儿童运动门诊和运动中心建设》,从国家政策支持、门诊建设方案、“引▪定•留•传”运营模式、全流程陪跑服务体系,以及完整的客户案例展示,都做了详细的阐述,将最“接地气”的创新实践成果浓缩到一堂课中。

7梁力.jpg

运动是良医,是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石,东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部副部长陈锦萍,结合本职工作做了《医体融合项目开展经验分享》,从当下儿童保健困境、个体保健工作规范、医体融合项目执行等方面深入剖析,既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实操经验。

10陈锦萍.jpg

经过两天半的培训学习,学员们对儿童运动门诊建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。27日,在童伴有康的安排下,一行人到达东阳市妇幼保健院,沉浸式参观儿童保健部「医体融合儿童运动馆」,而这也是童伴有康赋能支持的运动场馆之一,其出色的科室建设、专业的项目服务、前卫的发展思路,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,也为学员后续的业务开展增添了无限动力。

运动馆参观.jpg

如今,运动作为防治疾病的一味“药”,正迅速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认可,并走进了普通孩子的日常生活。不过,运动既然是“药”,就不该是“多多益善”,而应该是“量体裁衣”、个性化定制,童伴有康独立研发的“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干预改善运动处方系统”可谓应运而生,以其独特的智能化、个性化和科学化特点,实现了体质测评—处方开具—执行计划-—处方执行反馈的闭环管理,走到了儿童体医融合项目的“金字塔尖”。

8年来,童伴有康始终关心每一个孩子,每一个家庭的健康。在未来,童伴有康将不忘初心,坚定不移地扮演儿童健康管理开拓者和引领者的角色,通过不断创新和前瞻性思维,用数智化技术为儿童健康贡献力量,为实现“健康中国”梦想添砖加瓦。


上一页:月底开班,速来报名《昆明•全国儿童身高管理及骨龄评价实操培训班》

下一页:童伴有康与成都玉林社区共建“儿童健康管理平台”,数智化引领未来成长

返回列表